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科技IT

科学家开发鉴别其他星球生命的方法

2235

2023-10-01 【 字体:

人类正在其他星球上寻找生命,但当它们出现时,人类是否能准确识别呢?现在,一组美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识别系统,其发现生命迹象的准确率达到90%。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美国卡内基研究所地球物理实验室和乔治梅森大学的首席研究员罗伯特·哈森教授指出,这是人类识别其他星球生命生化迹象能力的重大进步。它为在无人飞船上使用智能传感器寻找生命迹象开辟了道路。

自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科学家就知道,在适当的条件下,混合简单的化学物质可形成生命所需的一些更复杂的分子,例如氨基酸。从那时起,人们在太空中检测到了更多生命必需的成分,例如制造DNA所需的核苷酸。但人们并不知道它们是否具有生物起源,或者它们是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另一种非生物过程产生。如果不确定这些,人类就无法确认是否发现了生命。

科学家此次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134种来自活细胞的不同富碳样品、年龄退化样品、地质处理的化石燃料、富碳陨石和实验室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和混合物。

其中59种属于生物来源,例如一粒米、一根人发、原油等;75种属于非生物来源,例如实验室合成的氨基酸化合物,或来自富碳陨石的样品。研究人员首先在无氧环境中加热样品,导致样品分解(这一过程称为热解),然后利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处理后的样品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识别。

研究人员扩大了生物特征的范围,从而探测可能与地球生命根本不同的外星生命。这一研究对分析火星样本非常重要,人们或还能以此区分来自另一个星球、另一个生物圈的生命形式。

令科学家惊讶的是,他们只根据两个属性(生物或非生物)训练机器学习方法,但该方法却发现了3个不同的种群:非生物、活体生物和化石生物。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5G推动智慧油田绿色发展

5G推动智慧油田绿色发展
12月6日,在2023世界5G大会“5G与油气能源论坛”上,国内外院士专家就5G...

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在亚运史上首次实现碳中和

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在亚运史上首次实现碳中和
光明日报讯 记者王东从杭州亚组委获悉,经核算和评价认证,杭州亚运会和亚...

谷歌公司发布人工智能模型“双子座”

谷歌公司发布人工智能模型“双子座”
新华社旧金山12月6日电(记者吴晓凌) 美国谷歌公司6日宣布推出该公司“规模最大...

数据中心下海 绿色算力加速

数据中心下海 绿色算力加速
“这个项目技术上的难点是如何将通信行业的传统技术与海洋工程的前沿技术相结合。一期...

加速!中国散裂中子源

加速!中国散裂中子源
蓝天一碧如洗,云朵舒展飘过。汽车在广东东莞松山湖科学城穿行,转过一个弯后,眼前豁...

我国首台中速大功率氨燃料发动机点火成功

我国首台中速大功率氨燃料发动机点火成功
科技日报讯 (记者郝晓明)近日,由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大连公...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研发投入应统筹兼顾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研发投入应统筹兼顾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
自立,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要有自己的基础,自己的体系,不依赖别人。自强,则...

颠覆性技术引领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新跨越

颠覆性技术引领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新跨越
如果将AI应用于新药研发,从靶点发现到临床候选化合物的确定,研发时间与经费投入将...

最大实验性核聚变反应堆开始运行

最大实验性核聚变反应堆开始运行
科技日报北京12月4日电 (记者张佳欣)据美国雅虎新闻网2日消息,世界上最大的实...

“吉林大学一号”卫星将择期发射

“吉林大学一号”卫星将择期发射
科技日报讯 (记者杨仑 通讯员曲佳伟)记者日前从吉林大学获悉,“吉林大学一号”卫...